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
到美國想起個popular的名字,怎麼處理?

到美國想起個popular的名字,怎麼處理?

自從911之後,美國的許多證件核發都變得很嚴格。
要申請SSN或者是駕照都必須要有長期合法身分才可以,例如H J F 簽證等等。已經無法用B簽證到美國考駕照了。而且往往需要多種證件交叉驗證身分。

通常取個名字都是把個人在原本民族的名字放到middle name,這樣既保有原來的特色,又可以和大多數人一樣取個大家比較容易發音的名字。

大多數人,包含我在內,在轉成PR身分之前往往先拿某種簽證,例如H1b,然後再轉PR,所以會在取英文名的步驟產生一些困難。


台灣護照的名字英譯

台灣護照的名字英譯,如果單名比較單純,翻成英文之後沒問題;如果名有兩個以上的字,則只有第一個字會變成FIRST NAME,而其他字就變成MIDDLE NAME。

舉例來說;
王大明,台灣護照上是
WANG, DA-MING

但是在美國的證件系統裡面對 "-"符號處理不相容,於是變成了
WANG, DA MING

在日常往來使用中就會變成
WANG, DA M. 

(MING 成了 MIDDLE NAME,被縮成INITIAL M.)。

中文名的意思應該是 "大明",所以按照文化習慣來說應該是
WANG, DAMING (被念成DAMN則是湊巧了)

取個英文名字

取英文名字並非必要,但是如果要取英文名,而且成為在美國使用的正式官方登記名字的話,就要經過一些步驟處理。名字是很serious的事,文件名字不應該造成混淆,尤其是執照相關,或者是產權、bank等等。

以上例,如果想取個英文名 DAVID (比DAMN好聽),而且希望日後用DAVID文本名來使用在重要文件,那英文全名就會變成

WANG, DAVID DAMING   ==  DAVID DAMING WANG  ==  DAVID D. WANG

或者是

WANG, DAVID DA-MING  ==  DAVID DA MING WANG 
     == DAVID D. M. WANG == DAVID D. WANG

此例以 DAVID DAMING WANG為佳,因為保留了"大明"的英文並放到MIDDLE NAME的位置,保有原文化的特色。

改英文名字的技術細節

要新取英文名並取代由台灣護照英譯的First name,並不容易。

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要從台灣護照的英文名開始改起,因為這樣的話美國簽證的核發就會用新英文名。但是台灣護照想把英文名改成跟音譯不同是非常困難的。

如果不從頭改,那就是等宣誓公民的時候,一起改名。但是一來要等好幾年,而那到時候名字已盤根錯節廣泛使用在各種證件,要全數更新非常頭痛的。

另外一招就是拿到綠卡後,跑法院流程改名。但也會面臨舊的名字已經盤根錯節,一想到這大工程我的話應該就不改了,省的麻煩!

 所以要改要盡早改,最好一到美國就改。可是台灣護照英文名要改很難,所以用點其他技巧。

別名

以我為例,先換新台灣護照,同時把新的英文全名加入首頁成為別名ALIAS NAME.
DAVID DAMING WANG
和護照上原來的英文名字WANG, DA-MING 並存。

這個步驟就把新的英文名放進去官方政府文件了,但是如果到一些政府機關處理事情,他們仍然只會採用本名 WANG, DA-MING 。但是銀行往來沒問題。信用卡則還無法申請。

美國簽證

美國在臺協會核發簽證一律只用本名,無法用 DAVID DAMING WANG。
WANG, DA-MING 還是簽證用的名字。
在美國境內核對身分,美國簽證比護照首頁效力更強。
因此在美國檔案裡面會用WANG, DA-MING入境美國。

I-94

入境 I-94卡一定要用新英文名 DAVID D. WANG
美國海關對名字看到有在首頁出現就自然OK。
這裡一定要用新名字,到時候轉換PR綠卡身分時就可以用。
入境美國目前為止I-94上的名字記載為第二強的效力。

BANK
用新名字開戶!你要存錢銀行一定配合,更何況英文新名字的確有出現在護照首頁上。此步驟簡單。

社會安全卡

社會安全卡申請時,用新的英文名申請!!
窗口的CLERK會對名字有疑問時可以跟他指明 台灣官方護照上的確列出此一名字,具有法律效力。但注意別跟他們吵!可以拿出銀行帳號等等的資料拜託他給方便,因為你已經用此名在生活上使用了。絕對不要跟CLERK ARGUE,他有權力可以堅持依定只用正式護照英文名。

信用卡申請

一旦新名字DAVID D. WANG已出現在社會安全卡上,就可以用此名申請信用卡了。

駕照

駕照等同美國身分證,如果再申辦駕照的時候可以混過去用新英文名,則大功告成。
以後都可以用新的英文名字了 DAVID D. WANG

然而,911之後,已經變得很嚴格。小城市不確定會不會放水;大城市一板一眼的,只認護照本名。

所以接下來很不幸的,會卡住一段時間,不申請駕照,只使用現在擁有的合法文件。目前美國官方文件除了簽證以外的名字都很一致的成為新英文名字。 日常生活使用沒問題。

綠卡申請

假設是2年後,開始申請綠卡。此時便可用新英文名申請綠卡。在美國境內的文件除了簽證外都已經是新英文名,所以綠卡會以新英文名字通過。舊的台灣證件的本名可以加註,以護照首頁證明兩個名字為同一人。等通過之後就等同身分證效力,自此之後便完成改名程序了。而且日常生活上使用不需要再變更,繼續沿用即可。

美國行醫之途-起步篇

美國行醫之途-起步篇

 1960-1980年代,許多醫學系大學畢業生往往一畢業就出國,以到美國為最多。之後隨著台灣經濟進步、資訊流通加速、以及國際化,醫學系學生出國接受專科訓練的比例顯著減少。美國本土醫學畢業生日益增加,因此逐漸縮減招收國際醫學畢業生(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-IMG)的比例,進而造成進入美國醫療領域的難度。另外一方面美國移民政策也趨於緊縮,進一步限制了國際醫學畢業生進入美國醫療市場的可能性。

筆者1992年高中畢業進入台大醫學系,當時台灣醫療市場仍然相當活躍,醫師只要好好努力,學術或是經濟上都相當有發展前景。全民健保剛開辦不久,許許多多不合理的醫療限制也沒像現在這麼複雜。逐漸地,健保失去了專業的立場,不審慎考慮人力成本以及專業知識成本,只一味要求降低價格。醫療專業的知識成本是無形的,被忽略不計,只有硬體才被當作成本。國家政策對醫學系的人力,也有意無意的規劃成供給遠遠過於需求,純粹希望大量生產廉價的醫匠來降低價格 (對一般人民來說,降價的感覺比品質降低強烈)。台灣的醫療就業市場規模並不大,再加上種種政策規劃的偏頗,迅速的醫療市場趨於過飽和。市場過飽和後衍生種種問題不難想像。

如同許多其他人一樣,我心中也有美國夢。美國的市場規模比台灣大很多,就業環境比台灣自由,生活的自然環境比台灣好,高等教育系統也是在世界領先地位,對於小孩更是個好環境。然而生活的人文環境卻是另外一種型態,語言,社交種種都會有某種程度上的適應阻礙。因此心中有時候會興起這個念頭,但是沒多久就忘了。念頭反覆出現,便索性去考USMLE。考完了成績算滿意,便接著申請、面試,也順利的進入了美國醫療系統。在此分享一些經驗以供同好參考。

做決定:

首先,就是要考慮清楚: 是否要離開台灣到美國重新開始。這個決定越早越好!因為牽連甚廣!單身比較簡單,如果不是單身問題比較複雜。一旦確定要往美國發展,最好畢業時就考完USMLE所有steps並且迅速申請美國住院醫師訓練,以節省時間。每晚一年申請,全世界競爭者越來越多(包含之前failed applicants),競爭難度也會越來越高。例外的是:對已具美國籍或是綠卡者的門檻低了許多,所以有綠卡者更應考慮往美國發展。

Timeline:USMLE就考試層面,如果用心準備,半年內可以完成。台灣都用原文教科書所以銜接上相當容易。因牽涉到考試排程、申請時程以及申請聯招材料準備種種,估計約一年至一年半後有機會面試,兩年左右便可進入訓練 醫院正式開始。上述時間估計是針對需要H1工作簽證的申請者 (H1的條件是Step 1/2/3都已通過才eligible)。如果已經持有綠卡可以step1 99就申請,然後考CS CK拿certificate;step3 可以PGY2結束前通過即可。有綠卡時程上可以縮短一年左右。

USMLE:USMLE考試和MATCH的資訊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料。可以花錢去買或是去上Kaplan課程。USMLE成績很重要,成績好面試機會就多。考試材料的花費是必要的成本。如果可以在網路下載會節省很多,但是還是得把他印出來。分數是少數幾個可以自己控制的因素之一。美國本土醫學畢業生有受到合理保障,而美國外的全世界醫學畢業生,則是一同競爭給外國畢業生的固定比例名額。由於英國移民政策變嚴格,許多印度醫學生轉往美國發展,USMLE score也因此越墊越高。如果下定決心要考,就把分數目標定在99 percentile。(這也是對無綠卡者的估計,如果已有綠卡可以比較寬鬆,US公民更佳)

MATCH 準備:MATCH是聯招系統,每年九月開始接受申請明年七月的訓練職缺。一般估計若是有10個interviews,幾乎可以確定會被某一個program錄取。所以要想辦法盡量增加interview的機會。下面提到相關的各個因素分析:

1.美國綠卡: 相當重要! 有綠卡也會促使IMG去美國發展。持有綠卡等於是0.8個美國人了,其重要性不言可喻。包含我在內很多人都沒有綠卡,所以雖然無法控制這個因素,但是這個競爭條件基本上大多數人都一樣。常聽到有人USMLE分數普通卻拿到一大把interview,此為主因之一。如果有辦法控制這個因素的話相當有利。

2.USMLE score: 相當重要!申請者的資料被篩選時的重要指標。如果連篩選也沒過那就幾乎不可能拿到interview。Step 1成績尤其重要,因為很多美國畢業生 (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– AMG)申請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很多只有Step 1 / Step2 CK成績。一個好的Step 1分數相當有參考價值。

3.Young graduate (年輕畢業生): 相對重要!很多programs限定只收畢業五年內的醫學生。原因在於年輕的畢業生比較容易駕馭、容易塑型、沒有之前錯誤的習慣、不容易生病請假、健康耐 操。所以早決定早準備前往美國發展,才可以有這個好處。但是萬一超過了5年也沒關係,如果你可以補強其他的條件仍然可以彌補。這個限制有彈性空間。

4.英文 (English proficiency): 重要!尤其是當拿到的interview數目小於5的時候!語言是溝通的工具,也是讓別人了解你的方法,更是美國官方語言。這是除了USMLE分數之外, 第二個可以控制的重要因素。要增進英文口語能力必須提早準備,臨時抱佛腳沒法應付interview,反正都要去美國了,遲早要把英文練好的! 另外就是在寫自介(personal statement)的時候,一定要很謹慎,最好請專業人士潤稿,而且長度為一頁最好。如果文句不通、錯字一堆、或是又臭又長往往直接被跳過。

5.USCE (U.S. Clinical Experience)美國臨床經驗: 重要! 臨床經驗是指至少像學生等級,到醫院時接觸病人,檢查病人,做鑑別診斷,以及選擇檢查和處方。如果有機會到美國做交換學生要盡量爭取! 但這種機會國內不常有,往往取決於背景與關係,超出控制範圍了。到醫院做一些見習員 observership會有幫助,但不被認可為USCE。Observership或是 USCE一定要利用機會表現,拿到好的推薦信是隨之而來的好處!

6.美國PhD,研究背景: 不確定重要性。因為很多美國PhD留在美國工作就會拿綠卡,機會的增加主要是因為綠卡的重要性和英文程度提升。研究背景對於一畢業就申請的醫學生不大可能。如果太注重增進研究背景,便會延緩申請時間一至數年不等。但如果不幸第一年申請沒上,則可以做研究順便等待來年再試。

7.推薦信: 重要性視情況而定。在美國推薦系統很被重視,也見於各式各樣的應徵。一般來說美國的臨床醫師M.D.寫的推薦信比較有力。非美國境內醫師的推薦信稍弱,但如果遇到一個相同領域的program director(機會不高),信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最強的推薦信應當是來自同一目標醫院的醫師。信件的內容一定要言之有物,強調給予最高評價。如果只是一般泛泛的推薦信可能有害。如果有熟識的前輩或朋友,則可盡量想辦法到同一家目標醫院去輪轉,多認識同部門的醫師,拿到強而有力的推薦信。

Programs挑選:

原則上是programs挑選申請者,申請者只是選自己偏好的programs來申請。以下只是大概區分。如果下定決心要到美國發展,那便務求一擊命中。寧願今年今次多花點銀子,多申請些programs,以免還要第二年再累一次。

1.科別: 美國有很多programs。國內熱門五官科的在美國也熱門。外科系和婦產科在台灣是谷底但在美國還是熱的。內科系中兒科家醫科最簡單,內科則是名額最多。病理、麻醉、急診、放射在美國都算熱門科。如果剛剛畢業,選自己喜歡從事的去申請。如果已經身在內科的那走美國內科,理由充分而且如履平地、一路簡單。如果身在外科系,有可能要面臨數年的申請或者是換科別。[有綠卡的話申請熱門科機會增加不少]

2.屬性: 美國 programs大小不同,medical center或大學醫院比較大,community hospital比較小。對於IMG而言要進入大學醫院很不容易,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條件 如: 有強的internal connection、綠卡、high score等,則可能性會接近0(如果不是0)。然而訓練的內容差異不大,大學醫院可能會輕鬆一點,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研究。這些問題等拿到了面試的機會 再來斟酌便可。[有綠卡的話申請famous program機會增加不少]

3.簽證種類: 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最終自然想留在美國,轉換成綠卡身分。因此應該盡量爭取H1簽證。H1簽證要轉換身分沒有限制,但缺點是必須通過USMLE step3才有資格以H1 visa工作。Medical J1簽證應該盡量避免!因為medical education J1簽證日後要轉換身分困難重重,需要花額外3到5年時間不等,且也得花一筆錢找律師想辦法處理。但好處是不用考完step3就可以申請進入 program,有點小小benefit(但是日後要payback)。當然若實在申請不到H1 visa的program,只好接受J1,或者是明年再申請一次。這個道理全世界的IMG都知道,當今提供H1的program比例只佔少數,所以競爭異常激烈,需要有備案申請不同科別的programs以免浪費時間反覆申請多次。

Post MATCH Rescue-scramble這點我運氣好沒遇到。聽說許多人是在post-MATCH因為programs仍有缺而被錄取的。在這個階段就要更積極。有空缺的programs一旦公布,立刻找熟人打電話、fax自己履歷,並且打電話去要求拜訪program director。甚至住在附近幾百miles也是拿了印好的履歷直接登門拜訪。許多programs會被申請者的決心打動而決定錄取該申請者。

申請美國的住院醫師訓練只是美國行醫的起步。這一步最難!但只要拿到了門票,接下來就是坐雲霄飛車高高低低、搖搖晃晃。等結束了住院醫 師訓練之後,可以選擇做primary care(沒有綠卡者需要在醫院的門診部任聘),hospitalist(住院主治醫師),或是申請次專科訓練。而在工作同時便可以著手綠卡申請轉換身 分。到美國行醫之路有很多DIY的部分,但是在這過程會成長、學習許多。住院醫師訓練的過程也會對美國多元的文化有相當的體認。人際關係也會逐漸拓展。你會驚訝原來有那麼多的台灣前輩、朋友在美國就業、讀書、或做研究。這些師長、朋友的支持,都會是以後甜美的回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Transcript of subsequent comments on this FB Group
Yao-Tseng Chen:  ‎"美國PhD,研究背景": 如果對研究不是真的有興趣,不鼓勵以此做 transition。浪費自己的時間,也浪費別人的資源。

楊繼統: 的確是如此。不宜以research作transition。我應該寫清楚一點這些只是條件的分析。大部分對學術有熱忱多半不會再浪費時間從clinical底層練起,通常從一而終。

楊繼統: 簽證問題補充: J1隨後而來的就是2 year home-country residence條款。也就是要轉換身分(即使和公民結婚也一樣),則必須回原國籍居住地住滿兩年才可。也可用J waiver條款到一些under-served area花3-5年不等來解除 J 的限制,等解除之後才可以進行身份轉換。當然所謂medically under-served area的認定有其trick。大的university program通常會和一些衛星醫院結盟,而那些衛星醫院就在under served area。而可以讓你藉機waive J。名義上是在under served area,但事實上是在main campus工作。如果到這種地步了,那你肯定(1)很popular(2)有良好的connection,所以department願意為你處理這個棘 手的問題。以前在網路上曾經有看過經驗分享指出,可以用學生簽證之後的OPT(?)進入訓練,但我不確定真實性,因為opt也會到期,而residency不算permanent position, 醫院program不會因此sponsor green card。少數例外的例子總是有聽說,但可信度存疑。

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

綠卡 之 移民體檢

來美國之後如果覺得不錯,想要留下來在美國就業或是一般生活的話,就要著手申請綠卡了。

申請綠卡會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,不可預知的問題。
如果經濟不是問題,請個律師一路全包比較方便。
如果想省點開銷的話,就得自己了解各個細節。
有時間的話,自己動手可省下約50%的花費;
而承擔的風險就是:有可能遇到你無法解決的問題,需要找律師。
當然律師有可能還是無法解決,但是他可以跟你說怎麼做。

這個經驗分享主要是有關綠卡移民體檢 immigration medical examination。
Miami 邁阿密地區華人比較少,我google了好一陣子找不到被推薦的醫師,費了一番功夫。 IME的內容一般網頁上都查得到。
可以做IME的certified physician有限,必須從一個list去找
https://egov.uscis.gov/crisgwi/go?action=offices.type&OfficeLocator.office_type=CIV http://www.hooyou.com/i-485/doctorlist/doctorlist.htm


A.準備工作 蒐集之前打疫苗或是血中抗體的資料。
如果有抗體就不必再被多打不必要的疫苗,
或者是被抽血驗不必要的血中抗體
帶好護照

B.從上列的網頁中找到一個比較近的醫師。
department of health的clinic不一定比較便宜,也不一定比較方便!!
找近一點的比較容易準時到,也不要開車繞很遠。

C.打電話去問

C-1.確認有提供IME服務,也許醫師退休了

C-2.問問看可不可以當天就去walk-in(有時候要加錢) or rush appointment.
如果要約到好幾天乃至於數周之後,那就不必了。
相信大家有工作的話都要挪休假時間,
既然要辦綠卡,心理肯定急切,越快越好。

C-3.問有沒有free parking lot.

C-4.問價格<-----最重要!貨比三家不吃虧,顛撲不破
如何問也有玄機:以我的例子,我是問
"For adult withOUT any medical document, how much would it cost to have the immigration physical exam?"
不要問clerk太細的問題例如:我有xx抗體可以不用打疫苗的話,價格是多少云云。
問他整個package費用目的是要篩檢看看價格實不實在。
當他們跟你說 250$,就要再confirm:
"Does that include EVERYTHING, such as vaccinationm blood test or X-ray?"
典型的回答是:
"Not including X-ray. If your PPD positive then CXR would be ordered and cost additionally."
(如果結核菌測試陽性,才需照X光,X光另計費)
為何用上述問題篩檢呢? 因為一般診所可能會說你沒有MMR抗體,沒有水痘抗體,
所以要幫你做。而事實上根本不用做。
當不知道有沒有抗體而你又無懷孕可能,直接打疫苗比較便宜而且實在。
以我的例子是,我打了4家
#1: 400-450$
#2: 不說,一直說要當場決定
#3: 一開始說 160$,我說我什麼證明文件都沒有,他就算給我聽,加起來850$ !!!
#4: 250$ including everything (HIV, syphilis, PPD, vaccination) except X ray:
立刻電話預約!!!5分鐘後,開車2 mile到達。

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找到更便宜的診所,但這一個診所30分鐘內,報到、抽血、打針、醫師檢查全部完成 (其實我們也知道本來就應該沒什麼太多事要做).
我是用zip code 33143找的,醫師是
Dr. Karen Raben
7000 S.W. 62nd Avenue, Suite 400
South Miami, FL 33143
(305) 665-0585 有需要的不妨參考。


上文中我提到有打電話去問的是
Dr. C. Yan?s
153x Sunset Drive,Coral Gables, FL 33143
(305) 668-xxx8

Dr. A Rob
634x Sunset Drive, Miami, FL 33143
(305) 666-xxx1

Dr. ??
264x SW 37 Ave, Miami, Fl 33133
(305)448-xxx4

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心臟科 fellowship 申請經驗

在美國內科訓練中,過了一年(2009)便開始申請心臟科次專科訓練。基於在台灣便做心臟科,自然想重操舊業,一來只要update最新知識比較簡單,二來覺得做心臟專科比較適合我怕麻煩的個性,不想整天問病人大腸鏡做了沒,乳房攝影作了沒。

心臟科申請相當具挑戰性,所以通常有PhD背景或者是有綠卡者會被優先考慮。很有趣的是有PhD背景的多半也已經有了綠卡。當然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,已經做了一些準備。只是沒有綠卡的這個問題嚴重性遠遠超過我的想像。

內科次專科的熱門程度可以用每年AAMC fellowship MATCH的結果來判斷。AMG(美國畢業生)越多就越熱門:這不難理解,總是先照顧自己人。AMG:IMG(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)的比例以GI(腸胃)最高達8:2, CV(心臟)7:3位居第二,其他次專多半在6:4至 4:6之間。 而這其中的IMG包含有綠卡的在內,這顯然提高了難度。於是乎不想做hospitalist或primary care的人便去選比較冷門的次專,例如腎臟科AMG:IMG約是4:6 ~ 3:7.也是有神人去腎臟科大展身手,但是我認為美國畢業生不願意去的必定有其原因....

沒試過總是不甘心,很多program都說了只收綠卡或公民,另外的一部分給 J visa,一小部分給 H visa。為了避免日後轉綠卡橫生枝節,H1b visa program乃是首選。想來想去覺得應該務求一擊命中而非事後後悔,所以所有H1 J1的programs都申請了。有一些台灣來的醫界前輩也做心臟科,德州加州都有,也跟他們拜託看能不能增加interview跟錄取的機會。總共也花了不少美金,前後大概4千多,然後便是等待。

申請的過程還遇到點小插曲,話說我待的內科program director(PD)可能那一陣子比較忙,一直推遲給我的推薦信,其他申請心臟科的同事已經全寄出推薦信了,而我的推薦信,卻是開始申請日都過了一個星期還沒拿到。PD的推薦信又是申請中必要的一封,找了他好幾次都被爽約。之後Cornell來的兩個總醫師 Dr.Rachel Knipe 跟 Dr.Nancy Chung (都是AMG)看不過去跟PD敦促(PD行為太不professional),之後當晚PD就給我了,立刻就FedEx出去...

申請結果比想像中更不佳。德州的學長跟加州的學長都很遺憾無法幫忙取得interview。最後只拿了一個interview。此時近乎絕望。失望之餘便開始著手自己申請綠卡,希望隔年捲土重來。要臨時加申請critical care / pulmonary 的fellowships嗎?覺得上了自己可能也不想去就沒再浪費錢了。

1個interview。這個program位在佛羅里達 邁阿密,雖然覺得不會被錄取,但是想說去見識見識也好,也就著手準備相關事宜。這時候我聽到位古巴來的同事說到,他之前就是在這邊做physician assistant,elective rotation也在這邊待了一個月,跟所有staff簡直熟到快爛掉...心理自然有不祥的預感,但是還是要跟他說此位非他莫屬。

兩年前(2007)為了進入內科interview時候英文口語結結巴巴的,過了兩年之後至少語言上壓力少多了,對於增加會談的深度應該比較有幫助,我心裡想。

面試的時候(2010)遇到的第一個醫師,對我很友善,我們就聊了一下各自的背景。他跟我說道,他是決定要邀請我來interview的人。但是他跟我說,明年最好多申請幾個programs,沒有綠卡機會很小。他給我鼓勵打氣後,就送我到休息室。因為本來就預期會很慘,反而欣賞起他的直話直說。第二個就遇到program director了。PD是從Harvard出身的,有相當高的學術成就。談吐不疾不徐,對於幾個問題的切入點都相當critical。因為心裡已沒有負擔(既無所求便無懼),所以過程中相談甚歡。跟他會面之後便例行式的被導覽了一下醫院。搭機回紐約的時候心裡其實是放下了一個負擔,畢竟該做的 可以做的 都做了,接下來就拼綠卡比較實際吧。

三月決定申請綠卡,五月就送件等待消息。

轉眼六月(2010)到了,放榜當天我心情是很不好的,中午回宿舍神隱免得尷尬。12:00一到沒想到AAMC MATCH網站還當機,但當機之前我好像看到我 MATCH了,接著網站就當了,無法確認。但接著心臟科主任就打電話給我恭喜我了,那時間真是一片空白...之前這麼多的挫折之中開始看到了一點希望。....

值得一題的是在整個申請cardiology fellowship中,幫助我最大的是NYU神經學教授符傳孝醫師(Dr. Sun-Hoo Foo)。符教授是台大醫學系的學長,對我來說是亦師亦友亦家人,我跟他相處的時間甚至比我親生的父親還要更多。每逢佳節,他總邀請我與他的家人相聚。另外一位學長是住在長島的Dr. Richard Hwang 黃瑞煊學長跟住在芝加哥的Dr.Michael Huang 黃慶鍾學長。以上這三位學長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,給我毫無保留的幫助,我永遠感激。另外我的同學Dr. Robert Hsieh謝廷徽醫師則是我路上的明燈,他總與我分享他申請的經驗。包含綠卡申請與次專科申請他的經驗省去了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。目前謝醫師在亞利桑那州的醫院做腸胃科(NO1 !!)

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

急診



急診rotation可說是輕鬆

因為急診的病就那幾種,場面甚至還比台灣center小一點

台灣還可以看到IABP ECMO TVPM CVC PAC PICO 全上的,美國這邊倒見的不多。可能是因為沒有mobile ECMO team,或者是cardiogenic shock直接送Cornell Center.

美國很多醫院都是"號稱""Medical Center"或者是xxx University Hospital,其實不是。等級可能比台大或榮總低一級或兩級,有點像是衛星加盟醫院的味道。

所以這種重症的,911EMS大概心理也有數,應該送往Cornell Center,因此我在的這家醫院沒機會看到。即使有AMI LM 3vd with VT的 電一電 上藥後不久就轉走~

From NYDH PAGER 1369


另外就是制度不同。該收住院的病人即使是凌晨3AM也是收住院,簽床由急診簽床,等住院手續完成後,病人就算別科管轄了。雖然人還滯留在急診,但是住院的科別要到急診看病人開醫囑。急診就不用照顧該患者了。
在這種制度之下急診簡單地血抽一抽,影像學查一查,隨便有個initial impression,就可以丟給其他科了,感染都打一劑最強抗生素就了帳。內科,外科,小兒,加護病房等等。然後就不用再去管該病人。....感覺真的很輕鬆。偶而來個CPR也是輕鬆寫意。以前在台灣一個人CPR兩個同時進急診的情況我還沒在這邊遇過。插管看你要不要差,敢不敢插。美國法律糾紛特多,多半插管都交給麻醉科去插,免得插不好被告。

總之感覺急診醫師在美國養尊處優,就像看看急門診後專門轉診而已。有的主治連Central line都不熟怎麼放,直接ICU consult,感覺很遜...當然也可能是很怕事不想惹麻煩。但長遠來說這樣究竟是好是壞還很難說。我也逐漸有防禦心態,打了十幾隻IJV CVC,certified之後就不想再打了,加上以前台灣過百隻的經驗,技術應該不容易忘,把技術當作rescue,非必要不出手,才可以明哲保身。以前台灣打SCV也超過50次,雖然從沒有過pneumothorax,但在這邊還是盡量不出鞘比較保險。這種制度之下很多要畢業的人似乎就有under experienced的問題,不只SCV CVC,連IJV CVC都沒有把握,陷入了雞不生蛋,蛋不生雞的惡性循環....

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

換手機門號了T-mobile轉AT&T

換手機門號了T-mobile轉AT&T,合約到期,換家通訊公司保留原來門號,會有promotion。

一年前剛來沒信用紀錄,沒SSN,竟然連辦個手機都是問題。
到了Flushing的MJ通訊,那裏的 Michael老闆是台灣台北人,在他幫忙之下付了250$押金,選了一個他推薦的方案,月付40$,且開台後6個月可退150$rebate.

因為我沒有data plan的需求,也就用不著買fancy手機,只要可以打電話,而這種簡單的電話體積小也不容易故障。
AT&T沒有SSN不給開,所以選T-mobile.手機免錢,又有150$rebate.每個月600分鐘。

一年合約到期之後今天去換 AT&T,有SSN且信用已經可以,所以不用付押金。會換的原因是因為原來的門號Michael幫我選到一個....588的,而 T-mobile如要保留門號就要upgrade拿一隻免錢手機。我現在這隻簡單手機很還強健,而且手上那隻台灣來的手機也是GSM晶片手機,也還活著!當備用機綽綽有餘。再多一隻免錢手機想必便宜,也不需要。或者是要換個號碼,可以有240$rebate。AT&T則若不買手機可以拿150$rebate,而且講沒玩的分鐘數可以roll-over。想來想去決定用 AT&T。月付40$,450分鐘但可以roll-over.

我覺得可以roll-over比較好,因為有鼓勵少用行動電話的意味,省下來的就不斷累加(當然在美國要聊天的話就是要訂購skype 3$/月,無限聊天才會省到)。而T-mobile一個月600通常講不完,又不想浪費,總是盡量用到接近600分鐘,萬一不小心就超過要多付一筆錢,而且電磁波這麼長時間暴露恐怕不太健康。

住在Manhattan,兩家的coverage半斤八兩,功能上無所謂。

這次合約是兩年期,到時候期滿還要找找其他家看看有沒有promotion.

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

網路購物小秘訣

在美國購物跟在台灣不太一樣

1.美國很大,不像台灣地狹人稠,所以到實體店鋪買東西都有不短的距離。有車最好,但隨之而來的是PARKING的問題。
2.在美國的大都市生活型態跟台北相似,都有地鐵,很多商店聚集。但是對於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購買,仍然不方便。因為在市區裡的店面售價,通常都相當高,日積月累起來很不划算

因此我常用網路購物,有幾個好處
1.可以找到比較漂亮的價格,尤其若是東西沒有急用,可以等待有大特價的時候再買
2.會吸引讓我網路購物的,一定是加上運費仍然很划算,或者是根本不用運費。這樣東西自動送到家門口,多棒啊!不用在冰天雪地出去買東西,也不用頂著大太陽走很遠去買東西,只要晚上回家東西乖乖的躺在家門口,輕鬆愉快。

網路購物卻也有幾個缺點要特別注意
1.信用卡資料外洩問題:
信用卡外洩常常讓你渾然不覺
(a)比如說一個網站用低廉的價格吸引你下單,但是到最後才跳出運費300$USD天價讓你取消購物,但是中間已經要你填入信用卡資料 姓名 地址等等基本資料,已經被他存進去了。這時候就要亡羊補牢定期上網路查帳,很累
(b)真的有個很便宜的買賣,袋子加雨傘一把只要美金一元,你結了帳後,他也真的把貨物寄來了,而你的信用卡資料也被釣走了。尤其是一些公司所在地在美國境外,但是不收運費,感覺像是要逃避偵查的感覺,特別要小心
(c)有個便宜的買賣如(b),結了帳後卻全無消息,完全沒從信用卡扣錢也沒寄東西,但信用卡資料已經被釣走了....
2.東西寄丟了,不見了,或是有缺損
3.FedEx要有人簽收,如果沒簽收要到他的站去領貨物

要提防網路購物的缺點也是有解決方法
1.個資外洩問題:
早期我使用paypal,但是並不是所有商家都支援paypal付帳,而且paypal設定信用卡的時候還會先扣錢,看到信用卡帳調再輸入確認碼,過好幾天才可以用。後來我用了幾個方式解決
(a)citi bank信用卡可以支援virtual credit card number虛擬用完可丟式信用卡號碼。不只是用完就可以殺掉虛擬號碼,還可以設定這張信用卡最多可以刷多少總額,例如設定2元來買1.99元的東西,就算號碼被盜,最多可再刷0.01元。也可以設定虛擬信用卡號碼多久後自動消滅。如後來覺得需要增加可消費限額和使用期限,也可以再設定。如果號碼已經消滅,但是商家要退款還是可以退,會退到真正的信用卡帳戶裡面。可以產生無限個虛擬號碼,但每個號碼只能在同一家商店使用,如果號碼被另外不同商店使用請款的話,該號碼立即自動消滅。超級安全,而且可以用IE視窗網路操作就好。(前提是你的網路要安全沒被竊聽)
(b)用了a之後,再加上使用paypal就更好。因為有透過paypal付帳3不五時可以收到一些coupon或是九折券可以用在ebay上,超划算。但是每次用paypal結帳都得用一個新號碼,因為paypal會用原店家名義請款,每次都不同。可是paypal設定信用卡這麼慢,怎麼辦?其實如果已經在網路購物結賬了,被導引至paypal畫面的時候可以設定 [add new credit card]在右上角,設定完後立刻生效可以使用!而且就算你不想交易了,要取消付款,那個信用卡號碼在paypal裏面仍然已經被歸類為 已經確認的信用卡號confirmed。所以真的想設定信用卡,隨便找個店家假裝買個東西,進入paypal頁面就可以設定,立即生效!可別真的結帳那就真的要買東西了。
2.東西寄丟或者是有缺損問題
這就必須要靠經驗了。比較貴重的東西我通常向比較有商譽的店家購買。例如amazon,每次退或換貨都很乾脆,東西寄丟了就會再寄一台新的給你(上次我買暖器),結果最後竟然收到兩台,因為第一台後來ups找到了。如果沒開封之前東西外包裝就爛爛的,最好別開他,直接退回去要求換貨。amazon就算你開封了還是會讓你退,但是一般的店家就不一定,這得小心提防。
3.FedEx的問題可以要求投遞給大樓管理員,或者是收件人地址寫到朋友家,拜託他們幫個忙囉,

網路購物如果使用的當,並且隨時留意漂亮的價格,往往相當划算!但是有急用的東西不能等就只好直接找家店就買了。